医药网5月25日讯 三次全国集采,参与企业这样想。
1月份参加完第三轮全国集采后就想写篇文章,说一下自己的感受。春节和疫情不是没写的理由,主要原因是,我认为这篇文章在新一轮国采开始前发表,效果会更好一些。5月15日,业界流传出第三批全国集采即将启动的消息,这促成了本周末一大早起床开写。
我有幸经历了前三轮集采(按照官方表述,已开展的全国集采是两批,三轮),对于厂家的心态体会颇深。在第三批集采即将开始之际,把这些体会分享出来,以期对参与第三批全国集采的同行,特别是首次参与的同行有所帮助,共同进步。另外,如果集采政策的设计制定者能看到本文,也希望能对他们有所启发,推动国采往更好更完善的方向发展。
概括起来说,三轮集采,参与的厂家经历了从迷茫、躁狂到日趋理性的过程。展望即将开展的第三批集采,理性参与和报价将表现的更加明显。
首轮国采,迷茫声一片
第一批国家组织药品集中带量采购(简称“4+7”带量采购)2018年12月6日开展,因为是新鲜事务,再加上和广州药交会重叠,参与厂家普遍积极性不高,尤其是外企更甚;而参与的厂家,面对全新的游戏规则,迷茫声一片。具体表现在:
参与不参与?不清楚。那个时候,做不做一致性评价都还是困扰药企的大问题,很多企业都选择的观望。最终的结果是,31个品种25个报价成功,还有6个流标。
集采规则是什么?参与的厂家没仔细研究,参与的时候难免会出现因为差比价算错最终出局的遗憾。
报价如何定?大家普遍比较迷茫。参与的厂家在现场的紧张气氛下咬牙跺脚的降价,最终促成了平均降幅达55%,最大降幅达96%的报价结果,0.15元/片的苯磺酸氨氯地平片首次出现。这样的结果流传到场外,对大家的震撼是可以想象的,很多刚参加完药交会,满怀疲惫准备回程的医药人在机场车站收到这样的信息,无不一片错愕。
次轮国采,普遍浮躁
首轮国采获得了多方正面评价。当医药人还没有收拾好心情的时候,次轮国采,即联盟地区扩围行动于2019年9月24日开展。25个品种不变,参与厂家增加,地区扩面,标期最多延长到3年。
虽然报价之前,组织者就提醒要适度竞价,不过度追求降幅,但笔者在现场的感受是浮躁。浮躁的结果是与联盟地区2018年最低采购价相比,平均降幅59%;与“4+7”试点中选价格水平相比,平均降幅仍达到了惊人的25%。7分钱一片的氨氯地平出现了,1.68元/盒阿托伐他汀也出现了。
二轮集采三个月后,三轮集采启动。虽然相隔时间不长,但是很多厂家进行了理性的反思,这对三轮集采产生了影响。
三轮集采,从浮躁到理性
第二批国采2020年1月17日开展。结束报价工作回家之后,笔者最早担心的是从北京到上海的乘坐高铁,特别是报价现场和来自武汉的同行进行了密切交流,是否会感染新冠病毒。这种理性的回放和反思,其实也体现在很多参与的厂家身上。归纳起来说,有参与经验的厂家,本轮报价、选区域等都普遍理性。而和现场阴冷的天气一样焦灼的,大都是首次参与报价的企业。
现在,第三批集采箭在弦上,厂家如何把握心态科学参与以追求最大化利益?
第三批集采,厂家报价将趋于理性
客观的说,前三轮集采各厂家的策略虽然成败不一,但是应对心态都是正常的,可以理解的,毕竟是一个新鲜事务。国采实行到现在,厂家基本明白了政策的目的和套路,应对起来也越来越科学。另一方面,国采政策的制定者也越来越意识到唯低价是取将会带来很多问题。唱戏的、搭台的、看戏的都理性了,好戏才能被呈现。那么,第三批集采如何报价?笔者认为,无论是新老厂家,对于超过三家报价的,竞争激烈的产品,遵循以下规则报价是可行的:
价格=企业生产成本*1.15。
即在成本基础上顺加15%,对于竞争激烈的,视企业实际情况最低可以顺加10%。
有人会问,如果导致报价过高无法中标怎么办?另外如果规则是有最高限价的怎么办?不中标就不中标吧,亏本销售也不是办法呀!其实只要理性报价,该中标的都会中标,这才是政策制定者想要的结果,亏本销售其实是大家都不想要的结果。
未来国采和省级集采将成为常态。作为行业从业者,虽然局部利益受损,但是从健康中国的国家战略高度来看,这是一件利国利民的好事情,行业的从业者都充分理解并身体力行。希望这篇文章能对相关人员有所启发,真心祝愿第三批国采顺利开展!
(以上信息来源于医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