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中选耗材再降60%,医保局:不降出局
                                                   时间:2021-06-15             

                

  医药网6月15日讯 日前,南京市医保局发布《关于探索医保支付促进集中带量采购非中选产品梯度降价的通知》,本次选择了集中带量采购中选产品与非中选产品价格差异较大的一次性腹腔穿刺器为首个品种,实施梯度降价政策。

 

  今年初,南京市医保局在南京医用耗材国际博览馆对一次性腹腔穿刺器、一次性血糖试纸两类医用耗材展开带量采购谈判。

 

  两类医用耗材平均降幅67.42%,最高降幅91.23%,最低降幅41%,单组降幅最高为腹腔穿刺器常规组,降幅为90.16%,单组最低降幅为单孔多通道组41.26%。

 

  目前,市场上较为主流的穿刺器分为一次性穿刺器和重复性穿刺器,随着内窥镜微创手术在临床科室中越来越普及,一次性穿刺器在内窥镜微创手术中使用比例也会逐渐升高。

 

  中国医疗器械行业协会调研数据显示,预计到2020 年,一次性穿刺器市场规模将达到96.36 亿元。

 

  非中选产品再杀价

 

  纳入医疗机构采购目录

 

  通知明确,将引导非中选企业有序降价,建立非中选产品梯度降价机制,鼓励非中选企业主动降低挂网价格,保持与中选产品价格的合理价差。

 

  在确保完成中选产品约定采购量的前提下,各相关定点医疗机构可采购使用价格适宜的非中选品种。

 

  根据产品降价情况,动态确定非中选产品的医保个人自付比例,将其纳入医疗机构采购目录,提高临床应用的选择面。

 

  在梯度降价周期结束后,视情调整医保支付上限。降价幅度大于60%,医保个人支付比例为0.1,挂网采购价低于200元,自付比例按0执行。

 

  据通知了解,自发文日起至2021年12月31日前,开始接受非中选企业自行申报挂网价格。

 

  无独有偶,除了南京市外,常州市此前带量集采文件中,也提出鼓励医疗机构推进价格协同,督促生产经营企业作出梯度降价承诺,满足临床的差异化需求,只不过此次已经确认开始执行!

 

 

  降幅不低于60%

 

  不降价则取消挂网资格...

 

  据医保局通知了解,本次梯度降价以带量采购中选结果执行期为起点,以1个采购周期为限,设定非中选产品梯度调降幅度为不低于60%。

 

  降价分为两个阶段:首次限时调降幅度不低于40%,执行时间为2021年8月1日;第二次调降幅度须达60%,执行时间为2022年2月1日。

 

  对逾期未降价或未达到规定降幅的产品,统一按规定降幅限时调整挂网采购价,并同步调整医保支付标准和自付比例。并且,对逾期统一按规定降幅调整挂网价格后拒不供货的,取消该产品在南京市的挂网销售资格。

 

  也就是说,不论你现在要不要“主动”降价,等到执行时间一到,都要按照规定的降幅调整挂网采购价,所以大家千万不要报以侥幸的心理,认为不参加降价就可躲过杀价。

 

  说实话,本次通知虽然给出了缓和的时间,但是却改变不了任何结果,虽说有“耍流氓”的嫌疑,不过大家都懂,联盟菌就不多说了!

 

  南京带量采购频繁

 

  据相关梳理,在目前各省份中,江苏、四川、河南、京津冀、陕西联盟等地区带量采购动作不断,但是江苏省带量采购的动作尤其频繁,涉及多个模式、多个品种、多个地区,而南京首当其中。

 

  1月5日,南京市医保局发布《关于8.16普通医用耗材集中带量产品延续采购中选结果的公告》,涉及BD、威高、贝朗、三鑫等械企的精密输液器、密闭式静脉留置针、输液港、预充式导管冲洗器等医用耗材。

 

  2020年11月,南京市医疗保障局组织开展第三次最低价产品谈判工作。档次谈判有271家企业参加,确认了1002个普通耗材及检验检测试剂产品的价格,包括注射穿刺类、医用高分子类、手术及麻醉用耗材等15类低值耗材。

 

  其中降幅最高的产品是消融电极,从650元降至128.8元,降幅达80.2%。整体平均降幅20.31%,据测算,降价后年节约费用9134.74万元。

 

  此前,南京市医保局已组织开展了两次南京地区医用耗材最低价产品谈判工作,涉及3352个产品,平均降幅20.35%,目前已节约金额3160万元。

 

  南京市医保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就在2020年11月5日,首轮高值耗材国家集采正式开标。南京紧跟国家医保局步伐,开展最低价产品谈判工作,是全面深化医药领域集中采购改革的关键抓手,医用耗材治理既要给高值耗材“清热去火”,也要给普耗试剂“化瘀通络”,从而实现治理全覆盖、无盲区。

 

  时至今日,不论是南京市还是江苏省,全国范围内的挤压耗材虚高水分已经得到了初步的成效。未来,整个耗材市场“以量换价”的进程必然会持续深化。所以,不论中选与否,降价再杀价,挤压多余水分才是改革的终点。


(以上信息来源于医药网)

友情链接Good fri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