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丰、大参林、达嘉维康等多家连锁药店,开始布局制药业务,向产业上游争利润。
毛利额增长70%,上市连锁布局自有品牌
随着国家集采、地方带量采购趋于常态化,医保药价监管日益趋严,药店药品价格体系遭受巨大冲击,品种毛利下降在所难免。
另外,再叠加互联网医药放开影响,药品价格对比过去更加透明。药价透明化,也让线下药店行业的内卷进程大幅提速,为了生存,药店需要牺牲更多毛利,如此一来,药店经营只会愈发艰难。
为避免陷入这种困局,稳住毛利,不少大型连锁开始实施品种“差异化”竞争策略,例如在商品种类方面,着力发展自有品牌业务,避免传统种类经常面临的价格战风险。
根据企业年报,老百姓大药房2021年自有品牌商品种类超过600个,同比增加5.8%;总销售额19.8亿元,同比增长62.1%,毛利额同比增长70%。据悉,老百姓大药房自有品牌销售占总销售比例已超过17%。
2021年,漱玉平民自有品牌开发超500个SKU,销售额同比增长67.5%,占零售业务总销售额比例超过9%。
向上游要利润,迈向产销一体化
大型连锁实施品种“差异化”竞争策略,发展自有品牌,不仅是应对当下的政策环境,也是企业由下而上扩张,完善产业链布局非常重要的一环。
大型连锁之所以要由下而上进行扩张,与药店行业整个大环境密不可分。
目前,整个药品零售市场增幅已经放缓,根据中康CMH数据统计,2021年全国零售药店全品类规模约4915亿元,同比增长仅2.0%。另外,我国药店数量已逼近59万家,并且还在不断增长,店均服务人数不超2400人,远低于发达国家6000人/店。
一边是不停内卷的药店行业,一边是追求高速增长的大型连锁。显然,仅靠药品零售这块市场蛋糕,注定难以喂饱大型连锁的需求,更何况互联网巨头也要从中分走一杯羹。
为了获得更多行业利润,这些大型连锁无疑会加大对上游产业链的投资,以此缓解下游药店终端的经营成本压力。
减轻药店经营成本,除了与上游合作发展自有品牌商品,大型连锁还会投资建立自己的药品生产企业,进一步挖掘药品毛利空间。
6月9日,达嘉维康拟投1.67亿元,通过设立合资公司形式收购医药制造业资产;今年4月,益丰投资设立的恒修堂药业(中药饮片产业项目)正式投产。
今年3月,江苏大参林医药供应链有限公司——医护医疗以及中药饮片生产项目开工。据了解,该项目总投资约5亿元,占地面积65亩,建筑面积6.5万平方米,经营范围辐射浙江、上海、江苏、安徽、山东等地。
当然,大型连锁向制药领域进军,其意义远不止提升毛利水平那么简单,更深层次的目的是,借助线下门店众多会员,推广自产药品,产生“门店+药品”双口碑,让企业品牌更加深入人心。
另外,大型连锁经营多年,手里掌握大量的商品消费数据,数据即是资产,如何商业转化这些数据,搭建自主生产体系无疑是最高效的方法之一。相比传统药企,大型连锁药店更能打通“产销一体化”,继而提升自身行业地位。
生产中药保健品,药店下一个风口
赛柏蓝-药店经理人发现,不少大型连锁选择制药赛道时,都会选择中药饮片。
“现在集采压价比较厉害,很多企业开始做中药饮片生意,毕竟利润高点。”一医药行业人士对此解释,现在中药正处于市场保护期,而且中药可以在药材基础上加价25%以上。
大型连锁开设中药饮片工厂,技术门槛较低,工厂一般会签约大型中药材种植基地,通过“以量换价”形式压低药材价,并且加工出来的中药饮片也可以贴上药店品牌标签,在门店里销售。
不过要注意的是,中药饮片在普通药店的销量一般,不如中成药表现亮眼。大型连锁之所以仍要入局中药饮片生产,很大程度上是为企业将来自主化、定制化的中药保健品生产打下基础。
据了解,我国中药保健品市场体量在千亿级别,接近药品零售四分之一市场份额,非常庞大。
“中药保健品涉及药品生产相关技术,对比中药饮片加工,制作流程更为复杂,需要大量的研发、硬件、资金,门槛上升很大,但对应地,回报也很丰厚(中药保健品高毛利)。”该人士认为,只要资本支持,门槛不是问题,甚至大型连锁实施中药产业一体化,也不是不可能。
针对中药饮片保健品,“定制化生产”可能是未来大型连锁制药主攻的方向。
为什么会这样讲?主要因为中药保健品适合做成复方制剂,包含多个中药配方,也具有多种功效,大型连锁通过分析本地门店患者用药数据,可以预估门店中药保健品需求量和匹配的中药材,以此对制药部门研发、生产作出引导。
(药店经理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