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几个月以来,新冠肺炎疫情再次成为大众关注的焦点。随着感染数量攀升,《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九版)》(以下简称《诊疗方案》)中推荐的中成药在电商平台的销售价格开始上涨。
消费端:需求上涨:拉升销售价格
从2020年3月开始,《诊疗方案》中推荐的中成药整体行情开始不断震荡上行。其中,藿香正气胶囊保持在14.00~16.00元价格区间震荡,连花清瘟胶囊保持在21.80~29.60元,疏风解毒胶囊保持在36.00~42.00元。
通过图1比较发现,3种中成药销售价格波动在疫情前后均有较大程度的波动情况。
第一次变化:2020年6-7月,疫情解封初期,全国陆续复工,社会需求量短期内大增,各平台销售价格也开始快速攀升。
第二次变化:2020年11月-2021年4月和2021年11月-2022年1月,全国流感高发期,社会用药增加,行情变化明显。冬季属于呼吸道疾病高发期,社会用药量稳步增长,各平台价格持续走高。
第三次变化:2022年3-4月,国内多地新冠肺炎疫情复燃,诊疗用药增长明显。吉林省、上海市、广东省等省份均出现感染群体数量短期快速上涨情况,社会用药再次提高,同时各平台价格在此期间也因商品供应紧张而出现调价情况。
通过对比我们发现,从2021年6月以来,各平台这几款中成药平均价格普遍高于2020年。
中成药价格的上涨,一方面源自社会需求供应紧张,另一方面也源自生产原料成本提升的影响。
生产端:原料供给:牵动生产成本
从2021年6月至今,藿香正气胶囊、连花清瘟胶囊和疏风解毒胶囊生产成本整体表现为震荡上行状态。其中,藿香正气胶囊生产成本从2021年6月的22.90元上涨至2022年4月的23.64元,上涨3.23%;连花清瘟生产成本从2021年6月的38.15元上涨至2022年4月的44.32元,上涨16.17%;疏风解毒胶囊生产成本从2021年6月的24.52元上涨至2022年4月的32.55元,上涨32.75%。
通过图2我们可以发现,3种中成药生产成本在2021年9月至2022年2月迎来小回调。对于藿香正气胶囊,干姜、半夏、广藿香行情的回落是其生产成本回调的关键;对于莲花清瘟胶囊,其生产成本回调的关键是广藿香、绵马贯众、红景天、鱼腥草、薄荷脑和金银花行情回落;对于疏风解毒胶囊, 马鞭草行情回落是其生产成本回调的关键。
2022年2月开始,各生产企业开始进行新一年的原料采购,防疫类原料短时间内呈现供应紧张的局面,同时随着3月吉林省疫情爆发,3种中成药所需原料整体呈现较为紧张的态势,特别是原料涉及连翘、板蓝根、苦杏仁、桔梗、白术等品种,不断推动生产成本高涨。
目前防疫相关中药材行情依旧震荡,举例如下:
连翘:年需求量保持在8500吨。2021年由于天气及降雨影响,当年的收成面积不足8万亩,与2020年相比减少了38.61%。同时受今年新冠肺炎疫情影响,连翘社会库存得到充分消化。在库存薄弱、产能下降和需求快速提升的作用下,连翘行情开始一路高歌。在今年产新前,连翘行情依旧坚挺上行。
金银花:年需求保持在1.2万吨。近年受金银花行情连续高涨影响,全国各产区种植热情不断高涨,特别是在扶贫政策支持下的省份,种植面积增长迅速。2021年全国种植面积超过45万亩,与2020年相比增长了13.07%,当年产量也增加明显。随着近年种植下去的金银花植株逐渐迎来盛产期,未来产能过剩的情况将凸显,预计今年产新后金银花行情依旧呈现下行态势。
广藿香:年需求保持在2500吨。2020年因疫情用药,社会需求量快速攀升,由于连续多年的低价行情,产区生产调减严重,导致2020年出现严重的供不应求情况。同时,随着市场行情不断走高,各产区开始加大生产,2021年广藿香种植面积超过10万亩,与2020年相比增长了97.65%,结果导致2021年5月开始行情出现大跳水。目前市场价格虽然已经跌至生产成本,但是由于种植面积扩张严重,预计今年产新后,行情仍会回落。
桔梗:年需求保持在2.3万吨。2021年由于天气及降雨影响,当年的收成面积不足14万亩,与2020年相比减少了7.06%。同时因2021年新冠肺炎疫情用药增加影响,桔梗社会库存得到充分消化。在库存薄弱、产能下降和需求快速提升的作用下,桔梗行情开始快速上涨。由于近年桔梗生产一直持续增加,预计在今年产新前,行情会因疫情变化震荡运行。
小结
本次中成药价格上涨,短期内社会需求快速增长为其背后的推手,但近期生产原料不同程度的上涨则是其价格上涨的根本原因,由于目前距离原料产新仍有较长一段时间,因此在此阶段整体行情仍会表现震荡前行。
消费端用药具有明显的周期性,应尽量避开高峰期采购,呼吸系统类疾病高发期一般与气候变化有一定关联,因此作为消费端,采购呼吸系统疾病用药应尽量避开疾病高发期。在货源充裕时期采购,一方面能够有效降低相关采购成本,另一方面也能避免用药高峰期出现无法及时购药的情况。
原料生产也具有明显周期特征,应当在适合的阶段和方式进行原料储备。原料储备应当根据生产品种不同进行科学规划,对于生长周期短的品种,可以采用流动形式按需储备;对于生长周期长的品种,可以采用订单形式进行中长期储备,这样能够有效防止原料异常变化导致供给不足的情况。
(医药经济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