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山西省药械集中招标采购中心发布《关于开展三明采购联盟省际中药饮片集中带量采购品种填报相关采购数据的通知》,此次集采报量涉及21个中药饮片品种,包含黄芪、党参片、金银花、当归、麸炒白术、红花、烫水蛭、天/麻、麦冬、黄连片、太子参、白芍、甘草片、地龙、川芎、丹参、黄芩片、山药、蒲公英、牡丹皮、桔梗等。
笔者通过对21个中药饮片集采品种进行多维度数据分析,剖析并预测中药饮片开展集采之后可能给中药材生产端带来的影响。
集采成本或将偏高
从行情变化看,本次集采涉及的21个品种中,2021年价格上涨的有16个,占比76.19%;价格持平的有2个,占比9.52%;价格下跌的有3个,占比14.29%。价格上涨的品种占比较高。
其中,价格涨幅≥50%的有7个,占上涨品种的43.75%,分别是川芎、山药、丹参、牡丹皮、白术、麦冬和当归;价格涨幅在20%~50%的有5个,在上涨品种中占比31.25%,包括太子参、白芍、水蛭、桔梗和党参;价格涨幅<20%的品种有4个,在上涨品种中占比25%,即红花、地龙、蒲公英和黄连。价格跌幅<20%的品种有2个,分别是天/麻和黄芩,占下跌品种的66.67%;价格跌幅≥20%的只有金银花,占比33.33%。
在21个集采品种中,还包括防治新冠肺炎常用中药材,如金银花、桔梗、黄芩、蒲公英、黄连,这些品种易受疫情反复的影响,其行情变化幅度较大。而像麦冬、川芎、丹参和太子参这些品种,一旦价格持续低迷,产区生产就会快速锐减,供求矛盾极易发生改变。2021年受天气影响减产的品种,如山药、白术、白芍、红花、党参、当归等,由于降雨过多导致植株长势欠佳,单产能力下降明显。
上述21个集采品种在2022年产新期到来前,其价格将普遍处于高位,或将导致中药饮片集采成本偏高。
家种品种易受行情影响
从原料来源看,此次21个集采品种普遍为中药材大宗品种,且家种品种供应占比最高,有15个,占比71.43%,包括川芎、山药、牡丹皮、白术、麦冬、当归、太子参、白芍、桔梗、党参、红花、黄连、黄芪、天/麻和金银花;家种和野生均有的品种有4个,分别是丹参、蒲公英、甘草和黄芩,占比19.05%;野生供应品种有2个,为水蛭和地龙,占比9.52%。
中药材大宗品种一直以来都是行业关注的焦点,一方面社会消费需求巨大,另一方面原料供给来源有保障。其中,家种品种极易受到行情变化影响,一旦价格低迷,生产将快速调减;家种与野生均供应市场的品种,因为形成了资源互补,通常价格变化幅度相对平稳;野生品种则因资源逐渐减少或者资源枯竭速度加剧,行情整体保持上涨态势,特别是跟心脑血管疾病用药相关的野生品种,未来供求矛盾将更加凸显。
此外,中药材的生产情况往往会受到上一年行情涨跌的影响,特别是一些高收益品种,将会成为农户种植和生产的首选。因此,中药材的种植和生产周期变化,也会对未来中药饮片价格变化造成直接影响。
部分集采品种将迎来扩种
从生长周期看,生产周期为1~2年的集采品种原料,因其经济效益显著,将迎来扩种。
在山西集采的19个家种品种中(家种和野生均有供应以家种品种计算),生产周期为1年的有6个,占比31.58%,包括麦冬、川芎、山药、黄芪、红花和太子参;生产周期为2年的有7个,占比36.84%,包括天/麻、当归、桔梗、黄芩、白术、蒲公英和丹参;生产周期为3年的有5个,占比26.32%,分别是金银花、甘草、党参、白芍和黄连;生产周期为4年的有1个牡丹皮,占比5.26%。
从种植净收益看,2021年天/麻每亩种植净收益最高,太子参每亩种植收益出现亏损(以2021年全年均价计算)。
19个家种品种中,每亩种植净收益≥2万元的有2个,分别为天/麻和金银花,占比10.53%;每亩种植净收益在1万~2万元的有7个,为麦冬、甘草、当归、牡丹皮、桔梗、党参和川芎,占比36.84%;每亩种植净收益在0.5万~1万元的有5个,为黄芩、山药、白术、白芍和蒲公英,占比26.32%;每亩种植净收益<0.5万元的有4个,为黄连、黄芪、丹参和红花,占比21.05%;每亩种植净收益出现亏损的有1个太子参,占比5.26%。
可以看到,19个家种品种中每亩种植净收益≥5000元的品种,当前农户种植热情比较高,如天/麻、金银花、麦冬、甘草、当归、牡丹皮、桔梗、党参、川芎、黄芩、山药、白术、白芍和蒲公英。其中麦冬、川芎、山药生长周期为1年,而天/麻、当归、桔梗、黄芩、白术、蒲公英生长周期为2年。这些品种因经济效益显著,或将成为未来一年里农户种植的首选。
从生产恢复时间看,生产周期短的品种,生产难度较低,预计未来产能将会暴增。
通常情况下,生产恢复周期为1~2年的品种,其种植难度相对较低,产能恢复速度快,易导致未来库存激增;在19个家种品种中,麦冬、川芎、山药、黄芪、红花、太子参、天/麻、当归、桔梗、黄芩、白术、蒲公英和丹参属此类。生产恢复周期为3~4年的品种,种植难度相对偏高,生产恢复调整速度比不上生产恢复周期短的品种,在过渡期中行情依旧会保持坚挺,如金银花、甘草、党参、白芍、黄连和牡丹皮。
但近年来产区种植不仅没有减少还有继续扩增的品种,或涉及政府扶贫相关的品种,如金银花、黄芩、当归、甘草、天/麻、白术、白芍、红花等,生产恢复周期将会有所提前,值得留意。
建设现代化生产贸易服务体系
值得关注的是,中药饮片集采全面落地实施,有可能出现原料成本不降反升现象。受全球通货膨胀持续影响,国内农副产品的价格持续攀升,中药材价格异常波动加剧,企业生产成本不断攀升。这时尤其应警惕中药饮片集采品种被游资炒作,而出现价格越招越高甚至中标即死现象。
同时,如何从源头保障大规模集采的顺利进行,也是值得研究的课题。当前国内中药材生产流通体系仍处于提挡升级的关键阶段,特别是农村缺乏劳动力、生产服务平台不完善等客观因素,使中药材生产依然要“靠天吃饭”,稍有自然灾害或人为炒作,生产“大上大下”,极容易出现断供断货。
此外,中药材流通多环节不透明。过去30多年基于传统中药材专业市场的贸易流通方式,早已无法满足如今产销快速对接的强烈需求。中药材第三方交易服务平台,经过多年尝试和努力,效果并不明显,多家平台企业处于亏损状态甚至濒临倒闭。
因此,要实现中药饮片大规模集采的高效、有序和顺利实施,必须率先突破基于中药材产地源头的现代化生产贸易服务体系建设这个瓶颈。例如,在平台建设方面,利用中药产业大数据平台理顺产业链条,实现中药产品从原材料种植、生产、加工、流通到销售的底层逻辑贯通,从而实现闭环;在种植环节,以政策、金融、商业保险等方式反哺生产端,实现农户收益稳定可持续,避免药材价贱伤农;在生产环节,以区块链理念构建的订单农业,与需求企业年度订单直接挂钩,避免外部资本介入,确保供应价格的稳定;在流通环节,采用一码到底实现药材质量可追溯,如最近宁夏中宁枸杞产区开始推广溯源码包装、闭环流通的枸杞子流通模式,其他产区不妨借鉴;在销售环节,则应加快与原产地对接,以优质优价的方式确保原料的稳定供应。(作者单位:天地云图中药产业大数据中心)
(中国医药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