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五”公共服务规划发布 社会办医的重点来了!
                                                   时间:2022-01-18             

                

       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日前印发《“十四五”公共服务规划》(以下简称《规划》),关于医疗领域的重点规划内容出炉,本文为您带来亮点解读。

 

  在框架上,《规划》明确提出“十四五”时期,将推动公共服务发展,健全完善公共服务体系,持续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着力扩大普惠性非基本公共服务供给,丰富多层次多样化生活服务供给。

 

  那么什么是基本公共服务和非基本公共服务?文件解释为:基本公共服务是保障全体人民生存和发展基本需要、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公共服务,由政府承担保障供给数量和质量的主要责任,引导市场主体和公益性社会机构补充供给。

 

  非基本公共服务是为满足公民更高层次需求、保障社会整体福利水平所必需但市场自发供给不足的公共服务,政府通过支持公益性社会机构或市场主体,增加服务供给、提升服务质量,推动重点领域非基本公共服务普惠化发展,实现大多数公民以可承受价格付费享有。

 

  此外,为满足公民多样化、个性化、高品质服务需求,一些完全由市场供给、居民付费享有的生活服务,可以作为公共服务体系的有益补充,政府主要负责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引导相关行业规范可持续发展,做好生活服务与公共服务衔接配合。

 

  在医疗卫生领域,文件对基本公共服务做出了怎样的规划呢?

 

  在医疗卫生人才培养领域,《规划》提出,将扩大医护人员特别是儿科、全科、麻醉科、精神科、老年医学科等短缺医师和注册护士规模,提升医护人员培养质量。多途径培养培训乡村医疗卫生工作队伍,改善乡村卫生服务水平。以儿科、全科、精神科等紧缺专业为重点,加强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建设。

 

  在基层医疗服务供给方面,《规划》提出,以城市社区和农村基层、边境口岸城市、县级医院为重点,完善城乡医疗服务网络。加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的标准化建设,加大基层中医药人才培养力度,鼓励引导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提供适宜的中医药服务。加强妇幼保健、传染病、精神病等诊疗能力建设。

 

  在健全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方面,《规划》提出,完善重大疫情防控体制机制,提升疫情监测预警能力,提高应对突发重大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和水平。

 

  在医保支付领域,《规划》提出,完善医疗保障经办管理服务网络,推进标准化、信息化建设,提升基层医疗保障经办服务能力建设。健全基本医疗保险稳定可持续筹资和待遇调整机制,完善医疗保险缴费参保政策。做实基本医疗保险市级统筹,推动省级统筹。完善职工基本医疗保险门诊共济保障机制,健全重大疾病医疗保险和救助制度。完善跨省异地就医直接结算制度体系,加强国家、省级异地就医结算中心建设和跨区域业务协作,全面提升管理服务能力。将符合条件的互联网医疗服务纳入医保支付范围。

 

  可见,无论是医疗人才培养、公共卫生应急管理、还是基层医疗服务供给方面,作为基本公共服务,一定是由政府来兜底的。

 

  在非基本公共服务方面,文件透露了哪些医疗卫生政策导向呢?

 

  首先,《规划》明确,紧紧围绕供需矛盾突出的公共服务领域,发挥政府引导作用,鼓励支持社会力量重点加强养老、托育、教育、医疗等领域普惠性规范性服务供给,面向广大人民群众提供价格可负担、质量有保障的普惠性非基本公共服务。

 

  也就是说,首先普惠性非基本公共服务是不足的,而且矛盾还比较突出,尤其是人们群众对于优质医疗服务的需求,而优质医疗资源往往聚集在少数大城市,区域差距巨大。因此文件提出要均衡发展优质医疗服务。

 

  《规划》明确:推进区域医疗中心建设和临床专科能力建设。在医疗资源不足地区,坚持“按重点病种选医院、按需求选地区,院地合作、省部共建”的思路进一步推进区域医疗中心试点建设,通过建设高水平医院分中心、分支机构和“一院多区”等方式,定向放大国家顶级优质医疗资源。支持省级区域医疗中心建设,积极发展医疗联合体,加强智慧医院建设,发展远程医疗服务,增强省级区域医疗中心的辐射服务能力。推动县级医院提标扩能,加强胸痛、卒中、创伤、危重孕产妇、危重新生儿和儿童等救治中心以及肿瘤综合治疗中心、慢性病管理中心建设。此外,文件还鼓励发展全科医疗服务,加快发展专业化服务,有序发展前沿医疗服务,推动医养结合等多业态融合服务发展。坚持中西医并重和优势互补,大力发展中医药服务,充分发挥中医药在疾病预防、治疗、康复中的独特作用。

 

  也就是说,对于公立医院来说,县医院毫无疑问将继续成为国家和地方重点支持的发展对象;此外,在区域医疗中心建设规划中,省会城市将迎来一批知名医院援建的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地市级龙头医院也将在区域医疗中心建设中迎来不错的发展机遇,把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区域,将成为未来10-20年的大趋势。

 

  以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为例,就在河南郑州落地了阜外华中心血管病医院,该院是在国家卫健委支持和推动下,由阜外医院、国家心血管病中心与河南省人民政府合作共建,依托河南省人民医院,建设的三甲医院,也是国家心血管病中心华中分中心所在地。这样河南的疑难心血管病患者就不在需要跑到北京、上海就诊了。

 

  值得关注的是,文件明确提出,鼓励社会办医参与扩大供给,并强调是普惠性发展导向。要求降低服务成本、促进价格普惠,并加强质量监管。

 

  具体提出,统筹用好规划、土地、投资、税收、金融等多种支持政策,盘活现有设施资源,低价或无偿提供给普惠性非基本公共服务供给主体,帮助降低服务成本、提升运营效率,扩大服务供给。按照保本微利、优质优价、节约资源、公平负担的原则,加快理顺公共服务价格,引导非基本公共服务供给主体提供与当地城乡居民收入水平相适应的普惠性非基本公共服务,遏制过度逐利行为。依据成本变化、居民收入等情况,健全非基本公共服务价格调整机制,及时公开披露项目运行等信息。

 

  对标医疗服务领域,也就是说,主要定位为提供基本医保范畴医疗服务的社会办医疗机构,要坚持普惠性发展方向,而不能过度逐利。当然,社会办医建立在优质优价、效率提升基础上的利润率提升是鼓励的。

 

  而市场化的优质医疗集团连锁化发展,也同样扩大了优质医疗服务供给,同样是政策鼓励的发展发现。以知名脑科医疗集团三博脑科等医疗品牌机构为例,连锁化的发展,为全国多地患者带来高水平的基本医疗服务,也迎来的快速发展,并将在A股上市。

 

  社会办医的高品质医疗发展机遇

 

  《规划》提出,适应人民群众需求增长和消费升级趋势,培育壮大市场主体,增加服务供给,强化服务标准,做大服务品牌,优先发展能够与公共服务密切配合、有序衔接的高品质多样化生活服务,推动生活服务与公共服务互嵌式、阶梯式发展,为公共服务提档升级探索方向、拓展空间、积蓄能量。

 

  具体在医疗卫生服务领域,明确为提质增效。鼓励发展专业性医院管理集团。支持发展医学检验等第三方医疗服务,推动检验检查结果互认,鼓励发展第三方医疗服务评价。推动精准医疗等新兴服务发展。鼓励支持医疗康复、健康管理、心理咨询、中医药养生保健等服务发展。以高端医疗、康复疗养、休闲养生为核心,丰富健康旅游产品。积极发展智慧医疗,鼓励医疗机构提升信息化、智能化水平,支持健康医疗大数据资源开发应用。丰富商业健康保险产品,大力发展医疗责任险、医疗意外险等执业保险等。

 

  也就是说,在高品质医疗医疗服务领域,政策明确鼓励市场大胆干,而且要做大做强。

 

  并提出具体鼓励措施:加强服务品牌培育。支持龙头企业做大做强,鼓励中小微企业创新发展,鼓励塑造代表性特色化服务品牌,保护传承“老字号”,开发打造“特字号”,培育壮大“新字号”。鼓励拥有优质资源的生活服务供给主体,通过合作、连锁经营等多种方式,跨地区设置服务网点、参与服务供给,共享先进服务技术和管理模式。鼓励银行业金融机构向企业提供以品牌为基础的商标权、专利权等质押贷款等。

 

  以上海为例,根据上海市卫健委公布的“上海市首批国际医疗旅游试点机构名单”为例,入选机构基本上为社会办医高端优质医疗服务机构。

 

  可见,社会办医作为我国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和重要力量,在扩大普惠性非基本公共服务供给以及高品质医疗服务领域,还是大有可为的。


(以上信息来源于医药网)

友情链接Good fri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