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5年全球药品市场情况分析及预测
                                                   时间:2021-09-08             

                

  据艾昆纬相关数据,预计2021年—2025年,全球医药支出(按发票价计算)平均每年以3%~6%的速度增长,到2025年将达到1.6万亿美元。其中,新兴医药市场的强劲发展将成为全球药品支出增长的主要力量;发达国家和地区市场药品支出增速放缓。就各治疗领域来看,疫苗支出增速最快,达12%~15%;肿瘤治疗和免疫治疗药物紧随其后,支出增速约为10%~12%。

 

  药品支出呈现差异化增长趋势

 

  发达国家和地区药品支出增速放缓,新兴医药市场药品支出增长强劲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之前,不同国家和地区的药品支出趋势存在显著差异,疫情对各个国家和地区医药市场造成的影响和之后的市场反弹预计也将有所不同。

 

  就部分发达国家和地区来看,2020年,美国药品支出表现得“格外强韧”,但增长趋势略有放缓。由于受到药品降价政策及疫情的双重影响,日本2020年的药品支出大幅下降。而疫情对德国、法国和西班牙等国家和地区2020年药品支出的影响较小,随着疫情逐步得到控制,预计2021年的支出水平会出现反弹。意大利是疫情初期受影响最大的国家之一,药品支出预计需要较长时间才能恢复正常。过去5年,发达国家和地区药品支出总体保持3.8%左右的增速;预计未来5年,这一数字为2%~5%,增速或将放缓。

 

  对于一些新兴医药市场,疫情对药品支出的影响非常显著,如中国的药品支出年复合增长率从2019年的8%骤降至2020年的-3%。未来5年,巴西的药品支出预计将保持强劲增长。这是因为尽管巴西相对较晚出现疫情大暴发,但是其人均感染率在全球处于较高水平,这将对其未来几年的药品支出产生影响。随着支付机制的不断健全,新兴医药市场的药品支出将进一步增加。总体来看,过去5年,新兴医药市场药品支出增速约为7.4%;预计未来5年,药品支出将保持在7%~10%的年复合增长率。

 

  疫情后中国的药品支出将继续增长,原研新药是重要驱动因素

 

  中国的药品支出已从2010年的560亿美元增加到2019年的1380亿美元,受疫情影响,2020年略微下降至1340亿美元。过去5年,中国药品支出增长的贡献主力是原研品牌药,这些药品多来自跨国公司。原研品牌药支出以年均12.3%的速度增长,2020年支出占比达28%。

 

  预计未来5年,随着中国不断更新国家医保药品目录,更多的原研新药将被纳入医保,药品支出水平将不断提高。原研品牌药和仿制药支出都将以9.4%的年复合增长率保持增长,而其他类型药品支出的年复合增长率则不到这个数字的一半。预计到2025年,中国药品支出将超过1700亿美元。

 

  三大治疗领域成药品支出增长主力

 

  疫苗支出增速最快,其次为肿瘤治疗和免疫治疗药物

 

  未来5年,从全球范围来看,支出增长最快的药物类别将是疫苗(包括新冠病毒疫苗),预计年复合增长率将达12%~15%。

 

  随着肿瘤新疗法的不断推出,相关治疗药品仍将是药品支出的主力,其中一些广泛使用的药品将面临生物类似药的竞争,这一定程度上会拉低相关药品支出。综合来看,预计2025年,全球肿瘤治疗药品支出将达到2700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达9%~12%。

 

  针对免疫疾病的自身免疫疗法的支出,预计也将会以9%~12%的年复合增长率增长,2025年的支出规模将达1700亿美元。与肿瘤治疗类似,生物类似药的使用也会导致支出下降。在欧洲,领先的免疫治疗药物已经面临生物类似药的竞争;但在美国,预计2023年阿达木单抗生物类似药上市时将出现相似局面。

 

  糖尿病是全球第三大治疗领域,尽管相关药品降价幅度很大,但药品支出仍将以4%~7%的年复合增长率保持增长,预计2025年的支出将达到近1500亿美元。

 

  神经系统疾病治疗药物支出预计将以3%~6%的年复合增长率增长,到2025年将超过1400亿美元,这主要得益于一系列罕见神经系统疾病陆续有新疗法获批或处于研究中,以及像阿尔茨海默病或帕金森综合征这样患者基数大的常见疾病的新疗法问世。

 

  肿瘤治疗药品将不断丰富,生物类似药将导致药品支出增速放缓

 

  一方面,目前,不仅多款泛瘤种治疗药物正在开发中,一些基于生物标志物、基因突变或组织不确定类肿瘤药物陆续获批上市,在研或已获批的针对特异肿瘤或生物标志物、无法应用到更广泛患者群的肿瘤治疗药物数量也与日俱增。基于现有管线,预计未来5年将有超过100种肿瘤治疗新药投入使用,且肿瘤疗法将趋于精准化。此外,发达国家和地区市场还将受益于下一代基因测序技术(NGS)的广泛使用。该技术可实现单次检测多种潜在突变,从而能更好地推动肿瘤治疗的精准化。

 

  另一方面,尽管会有不少创新药陆续上市,但生物类似药的使用将延缓药品支出的增长速度。(艾昆纬供稿)


友情链接Good fri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