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网8月3日讯 7月28日,国家医保局召开座谈会,就胰岛素集中带量采购改革,听取有关企业、行业协会的意见建议。在国内上市胰岛素产品的有关企业、行业协会代表,国家组织药品联合采购办公室负责同志参加会议。
据悉,这次胰岛素集采将会对医疗机构产生比心脏支架更大的影响。
一、胰岛素使用前景远大于心脏支架
一是胰岛素及其类似物的市场规模大。据悉,2018年,全国糖尿病药物市场达524亿元,其中,胰岛素及其类似物位居第一,高达264亿元,占46%,位居其后的是α-糖苷酶抑制剂、双胍类药物和磺酰脲类药物,分别达99亿、54亿和45亿元。
二是随着糖尿病临床诊疗的规范化程度提高,胰岛素使用量将快速增长。据悉,全国公立医疗机构胰岛素及其类似物的市场规模由2013年的127亿元增加到了2019年的250亿元,6年翻了一倍。2020年,我国胰岛素市场总规模为286亿元。
而根据估计,2019年我国心脏支架使用量约160万个,采购金额150亿元。要比胰岛素市场286亿元总规模小很多。据了解,胰岛素是临床使用“不足”,而心脏支架很可能是临床使用“过度”的情况,因此可以预见当胰岛素集采后,估计市场用量还会有一个较大幅度的增加。
二、胰岛素集采将在降价的同时改变医院的收入结构
一是降低治疗费用。按照之前其他大产品集采的降价幅度,胰岛素集采一定会大大降低糖尿病病人的治疗费用。早在2020年1月武汉市胰岛素的专项集采,总采购量为170.57万支,单品最高降幅就达43%。
二是提高临床用药依从性。一直以来我国众多糖尿病病人对使用胰岛素有非常大的误解。有人认为用胰岛素说明病情变得更严重了,无可救药了,有人认为,胰岛素会有依赖性越用剂量越大,而且还会增加体重。
有人认为,每天打胰岛素太疼了,长期打可受不了,有人认为,胰岛素会上瘾,一旦使用就没有办法撤掉,有人还认为,使用胰岛素会使自身胰岛分泌功能“萎缩”,更有人认为,胰岛素治疗会引起严重的低血糖,这些都是人们对胰岛素临床应用的误解。
实际上,胰岛素注射治疗治疗注射对糖尿病患者来说是最安全最有效的方法,也是现在最常用的一种方法。随着人们对胰岛素临床应用误区的消解,加之胰岛素集采降价后,内分泌医生积极性的调动,相信通过长期不懈的健康教育,糖尿病患者临床使用胰岛素的依从性会逐步提高。
三是改变医院内分泌科的收入结构。由于胰岛素集采降价,不但会对病人的用药产生影响,也会对医保支付产生重大影响,一方面降低医保支出,另一方面也将更多的糖尿病病人常规治疗引向门诊,对医院重视门诊慢病管理奠定基础带来机遇,也可能直接改变医院的收入结构。
三、医疗机构要抓住这一机遇
一是进一步认识药品集采是大势所趋。不管是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疗保障制度改革的意见还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都明确将“深化药品、医用耗材集中带量采购制度改革。
坚持招采合一、量价挂钩,全面实行药品、医用耗材集中带量采购。”写了进去,因此持续推进药品、耗材集中带量采购是大势所趋,作为医疗机构必须充分认识,主动求变。
二是积极主动适应集采给医药行业带来的深刻变化。重点是重视慢病管理,彻底找到从治疗为中心向以健康管理为中心转变,做好糖尿病、高血压病、慢阻肺等重大疾病的院外管理和门诊治疗,建立慢病患者的健康档案。
三是积极主动适应医保支付制度改革。随着慢病治疗药品集采的逐步推开,品种不断扩大,患者必然会选择对自己来讲最经济实用的治疗方式和药品,不一定继续沿用之前的住院治疗,门诊,甚至社会药房必将成为胰岛素等治疗糖尿病药品一个大的流向。
四是随着胰岛素集采,基层医疗市场,特别是县级医院有可能成为胰岛素使用量的增长极。
据专业机构统计,近年来,胰岛素在各营销渠道的占比也发生了较大变化,随着分级诊疗政策的推进、农村患者人群的增多和需要长期注射的特点,胰岛素在城市公立医院的销售占比已由2015年的56.8%下降到了2019年的43.6%,在县级医院的销售占比由2015年的30.7%上升到了2019年的39.5%。